药融会| 杨智深:传统反应设备逐渐转型连续化生产设备,提升效率和安全环保
相约药融圈
各位药粉:
大家好!
每周晚8:30 药融圈的药化创业者群、销售采购群和工艺放大群都会邀请不同创新创业者或者技术大牛举行线上专享会,通过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不同职能的人才分享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从而达到改变企业负责人经营思维的目的。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布局,企业负责人的思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药融圈第106场专享会嘉宾:栎安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杨智深
栎安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是一个专业致力于开发连续化生产工艺的技术咨询公司,帮助客户实现产品工艺的升级换代,希望为中国的精细化工和医药行业做出一点贡献,帮助行业进入工业3.0时代。公司同时也提供工艺安全的技术咨询服务,如“精细化工反应安全评估”以及工艺开发服务。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精细化工和医药方面的连续化工艺的解决方案。化工上讲“三传一反”,对于反应而言,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传热、传质、反应速率。体现在反应器的设计上面,混合效果,传热效果,反应停留时间。这三个参数是做连续化工艺需要重点考虑的三个方面。对于传热能力、反应停留时间,都可以建立模型计算,但是对于混合效果,目前缺乏比较好用的模拟工具。连续化工艺,已经在大化工领域完全的实现了。但是对于精细化工和医药,由于产品实在太多了,我们对于某一个工艺的研究都无法深入。产品的量也不大,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花大的精力去弄透某一个工艺。很多工厂生产了十几年,都不知道放热情况。这也是导致了很多工艺安全事故的原因。国外的化工厂走的不是微型化路线,而是大型化、连续化的路线。陶氏的一些品种,就是几个20立方米的反应罐,供全球市场。他们敢于将这些工艺放大到如此的地步,是建立在对此工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接下来进入正题,和大家探讨一下常用的连续化反应的解决手段。连续化工艺分为反应和后处理,先说反应。常见的反应器有釜、塔、管、床、微通道,其差别在于长径比不同。长径比在1-3叫做釜,3-100叫做塔,100以上的叫做管,更大的以上可以称之微通道。长径比越大,传质、传热效果相对越好,但是对多相体系的适用性越差。径比越小,传质、传热效果相对越差,但是配合搅拌之后适用性越广。我们在将间歇工艺改成连续化之前,必须要在三个方面思考:
01对反应过程有充分认识,特别是对反应的混合、放热阶段、放气、粘度变化、固体情况,这一点主要是为了传质的设计;02反应热力学、动力学的数据和模型要搞清楚,整个放热的情况、放热速率、滴加的原料的累积情况,这是为了传热方面的设计。基本上反应都不是匀速放热的,到底每个阶段怎么样,都是需要测试的。还有原料产品中间体的热分解温度,也需要测试DSC;03对反应机理要搞清楚,特别是真实的反应速率,包括产品的反应速率和杂质的反应速率,以及原料浓度的变化带来的变化。这一点主要是为了确保一个合适的反应停留时间。最好我们能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算出来。只有理解透彻这些,才能选择出合适的反应器及特种反应器结构。做实验也就有目的性了。我们现在用的是Dynochem公司的Sacle-up软件。应用在连续化工艺中的反应器主要有:釜式连续全混流反应器(CSTR),管式平推流反应器(PFR),微通道反应器,高效气液混合反应器(如LOOP),固定床反应器。
1、釜式连续全混流反应器:釜式连续全混流反应器,是相对简单的。使用反应釜一级一级的推流过去,将每一级反应釜的停留时间、热量计算好。我们小试的釜式连续设备,使用三氯氧磷作溶剂,还是使用反应釜。现在在车间里面大改动需要审批,所以我们就在原来基础上改了管道,实现了连续化。浙江某药厂把反应放出大量的盐酸气,还有固体的路易斯酸催化剂,改成全混流实现产能2倍增加。全自动化生产线,还是在反应釜内反应,气体仍然通过冷凝器之后排放啊。和正常的反应釜一样,每个釜不是满液位的。这种方案也有缺点,不适用于以下三种状况:1.固体多、2.放热特别猛、3.两相混合效果要求高。实施的要点是:1.各级的热量计算要算好;2.加入物料的累积度要算好,一级釜加入的物料带来的热量很可能在二级釜来释放,会导致传热的计算有偏差;如果所有的物料都加在第一级,它的热负荷是很大的;3.返混的程度要计算好;4.非均相体系,推流过去的物料要有一致性,不能推过去的都是上层或者下层。现在很多稀酸硝化,都用这种釜式连续的工艺了,还可以做成高压系统;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案例,原工艺:气液混合的反应,10hr反应时间,由于企业混合不好,导致某一种原料一直反应不完残余15%,在精馏的时候残余的原料聚合。同时浓硫酸催化剂,后处理还要碱洗水洗。改之后的工艺:将气体带压做成液体,做釜式连续,使用固体酸做催化剂,催化剂锁定在釜内不推流。反应时间2小时,原料残留1%。不用后处理。这个工艺在启动和停车的时候,还有很多具体问题,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2、平推流的管式反应器:它有很多优点:第一个:平推流,返混小,容积效率高。特别是A+B→C,但是产品C和原料A会继续反应的工艺。一般对于这种反应,普通反应釜的解决方案就是B大大过量20倍。如果使用管式反应器,估计10倍就可以了;第二个: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出现超温超压等情况可以迅速得到控制。即使发生异常,因为物料量少较安全,也可以实现分段温度控制。但是它也有缺点:无法做的特别长,大化工上有3000m的管道反应器,精细化工,一般最多也是500m,所以停留时间无法做的特别长。以及有固体的,有气体放出的,都不是很适合。
大家在使用管式反应器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混合器的作用。一定要加混合器在反应器前端。对于均相、无气体放出、放热量不大、长时间的反应,国外很多用塔式的反应器,就是加粗的管式反应器,长径比做到20,索尔维有 直径2m,高20多米的反应器,也有卧式的,里面加一些内构件改善混合和传热。
平推流非常适合均相,如果是非均相,长时间的反应,混合是最重要的问题,可能需要多段的混合器,最好用模型算一下才行。物料经过混合段之后,进入反应段,是多大的流速,过多长时间又开始分层了之类的问题。管道流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我们帮一个江苏客户开发出“某一种胺+某一种氯代烃合成有机胺”的连续化高压管道反应器,替代了之前的十几台高压釜。
管式反应器,还可以设计成一种绝热类型的,来克服放大效应。全绝热管道反应器技术,是将反应的放热和移热分成了两部分,给物料以充分的稀释,用多倍的产品来稀释反应热,使反应热得到平稳的释放和转移,这样的工艺在热力学方面完全没有放大效应,特别适合于放热量大反应迅速的反应类型。我们做过一个绝热温升1000度的高放热反应。
下面的反应液被稀释了很多倍,需要考虑这个浓度下的反应速率问题。山东某公司的某生产线,由于放热太大,原设计的5000吨产能实际只做到2000吨,生产非常不正常,还常常出现反应过热冲料的情况,我公司通过全绝热管道反应器技术,对实现了改造,实现了产能5000吨,并实现了全连续自动化无人操作装置,并充分了降低了工艺风险点。
回到我们说的反应器,一般都是金属的,哈氏合金是最好的选择了。我们在大生产中,常常遇到的反应时间长的这些工艺,往往实际上并不是反应速率太慢,而是因为传热太慢,或者传质不好。所以不能认为之前间歇式生产是10小时,连续生产的停留时间就要设计成10小时。在小试里面的反应时间,实际上是挺能够体现真实的反应速率的。小试能在30分钟完成的,基本上连续化就能同样的时间。具体的停留时间,计算是一部分,供参考,具体的还是要做小试测试一下。由于小试的传热和传质都很好,我们在放大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也都是这两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大生产用了一个传热传质都特别好的设备,那么你对这个反应的认知就会发生改变,很多时候根本就不需要车间里面那么长的时间。这一点在微通道反应器的应用上体现得尤为出色。
3、微通道反应器:经过康宁多年的宣传,微反被大家认知了,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家在推出。微通道反应器可以显著提高流体混合程度,增强传质性能,提高总传热效率。适用于低温、高温、高危、非均相等多种化学、强放热、反应物或产物不稳定的反应。微反应器的缺点在于,它不适用于固体生成/放出气体的反应,也不适合反应时间很长的反应。所以在使用微反之前,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就是看:将全部物料全部加完之后的反应时间有多长,如果超过3小时的,就很难用微反一步到位的做好反应。一般使用微反应器,都需要提高反应温度20-30度。如果在相同温度下做,很多反应做不到终点。很多均相,放热又不大的反应,用微反不会有太多的改善。反应速率(停留时间)是由原料浓度和温度决定的,和传热传质无关,再好的传质设备,不能促进反应速率的。但是微反利用了它超级好的混合效果,克服了一些反应的官能团定位效应,微反由于传热效果实在是太好了,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根本感受不出来放热问题。微反在选择性方面,也有过人之处,这是其他反应器比不了的。我们常常期望微反来解决一些放热大的反应,以确保小型化、本质安全化。但是,我们不能期望利用一个微反就搞定反应,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优点,把微反和其他连续化手段结合起来,做综合解决方案。比如某一类酯化,A+3B →C;一个A上连上3个B。前两个上去的时候放热急猛,最后一个B由于有了位阻需要加热才能上去。可以考虑讲放热最猛的阶段用微反,后面用管式或者CSTR结合。
4、回路反应器:回路反应器国外用在加氢上很多,是改善气液混合的一个好的方案。利用文丘里管来实现气体和反应液的高效混合,和常见的高压反应釜相比,氢气的气泡直径从原来的1-2mm减小到0.003-0.07mm;传质系数从原来的0.15-0.35 kLa /s提高到1.6-2.0kLa /s;整个反应的动力学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
这个装置,对于有些加氢很好用,比如脂肪族的末端的氰基变氨基,但是对于有些双键加成,却不大好。这个装置配合好连续化的催化剂过滤技术,就很完美了。均相催化剂加氢,很适合这个设备。
设备设计是核心问题,最重要是喷嘴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气液混合效果。其次泵的选型,机封耐高压的不多,要优选。泵会吸入氢气的,汽蚀问题,也需要考虑,固体催化剂对泵的磨损也是问题。装置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催化剂多次循环,会碎很多。用这个装置,催化剂也是需要重新选型的。
以下是一个项目优化之后的对比,真实数据。这个装置,不仅仅用在加氢上。我们还用在了氯气氯化方面,以及其他的气液反应上。不过对于耐腐蚀的工况中,一定要充分需要考虑静电问题。改善气液混合,还有其他措施,比如,涡流泵,外置的气体循环压缩机,自吸式减半等等。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案,要看具体的情况,比如汽液比,腐蚀性,压力等等,气液混合泵的汽液比需要小于1:10才行,但是文丘里管就很好了。
5、连续化的光催化氯化技术:氯气的自由基取代反应,现在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是采用偶氮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但是此类链式连锁的自由基反应非常容易失控,很多工厂都发生过反应被爆发式引发导致冲料和爆炸的事故。我公司开发的光催化的反应技术:采用了LED光催化技术,波长集中(在10纳米之内)电光转化率高,不发热。使用了文丘里来实现高效的氯气和反应液的混合,和之前的鼓泡器相比,气液混合效果提高了200倍。采用了连续化的设计,全线自动化操作,岗位上基本不需要员工。
以上说的都是连续化的反应器,一般就是这几种以及组合。固定床用的不多,不再详述。下面说说后处理的连续化。后处理往往为工艺开发者忽视。但在工厂实际中,后处理过程正是设备占用数量多,投资较大、收率损失较高、污染物排放量多、安全隐患程度大、工作强度大。后处理有:固液分离、萃取洗涤、蒸馏浓缩、蒸发结晶、冷却结晶、精馏。
先说萃取洗涤:可以使用连续式萃取塔、离心机萃取机、碟式离心机、液液离心机等技术,实现反应后处理的连续化。萃取实际上分为“萃取、分离”两个过程。离心萃取机是萃取能力一般,分离能力好。萃取塔,对于萃取能力很好,分离能力一般般。一般石化用萃取塔,是利用萃取三角形的原理,实现了高效的萃取,用了很少溶剂即可完成萃取。如果是两相密度接近的(如 1:0.95) 这样的两相,适合用离心萃取机,在一个重力(1个g)的情况下,两相密度差是 0.05。但是如果在离心机中,离心力达到5个g的情况下,密度差就是0.25了,就很好分离了。还有更为高效的液液离心机等用于破乳。
再说一下蒸馏浓缩的连续化:连续化的蒸馏浓缩设备,一般就用薄膜蒸发器。这个设备的选型有点麻烦,很多软件中没有这一款的模型。不是小试试试就可以的,很多小试选的面积,放大就有问题,蒸发浓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传热,蒸发,真空,冷凝器等,在工业化设计中,这一块需要保守点,至少安排2级。我们之前用过两级搪玻璃的薄膜蒸发器,将70%浓度的POCl3浓缩到0.1%。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真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冷凝液,和釜底浓缩液连续的转移走?需要特殊的泵才行,离心泵都不行。减压蒸发,耗用的热量是大于常压蒸发的。这一点很多人有误区,认为减压很快,耗用蒸汽还少,减压之所以快的原因,在于汽化温度低了,夹套两侧的温差大了。温差是导热性能成正比关系的,在真空条件下,分子和分子之间的距离更大,所以要成液体需要的能量更大。蒸发耗用的热量,以及冷凝耗用的冷量,都比常压下要大5~10%。
对于使用大量溶剂反复萃取的工艺,一般要设计成连续化“萃取、浓缩”一体化系统,减少溶剂的用量。这个我们有很多成熟的工艺手段。最后说一下连续化的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也有专业的设备,使用奥斯陆结晶器等。
我们现在用的是Dynochem公司的Sacle-up软件。年费形式,后台还有国外专家支持。在传热 传质,萃取,蒸馏,结晶方面的计算较强,在精馏方面不如Aspen。比如,一个反应的反应热测过了,在小时的时候滴加1小试,但是在一个5000L反应釜里,到底要滴加多长时间呢,这个可以算出来,通过反应釜的UA值,以及比热等数据算出来。比如,在溶剂中加了很重的固体原料(如碳酸铯),怎样的搅拌才能把它搅起来呢?比如,水、异丙醇、乙酸乙酯的三相体系,怎样的比例,他们才是混溶的呢?比如,之前反应体系式甲醇溶剂,现在要换成乙酸乙酯,但物料无法蒸干,大生产如何做溶剂置换呢?先间歇做?还是连续做?(事实证明连续置换是最好的方案)比如,萃取,用什么样的设备,萃取几次、每次加多少溶剂,是最佳的选择呢?可以输入RC1 的放热数据,回归计算出反应速率,可以通过10℃下的反应速率,以及60℃的反应速率,测算出其他温度下的反应速率。药厂用的很多,国外所有的大药厂都用的,计算如何将杂质控制在最低,以及所有的工艺放大之前都用它算一遍。
连续化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全自动化,需要整体设计。连续化生产中,连续进料的计量系统,是最关键的设备。特别对于A、B两种物料需要精确配比(如1:1.03)的控制,需要在工程和设备上做好冗余设计,和自动纠错的功能。否则一旦仪表有了偏差问题,整个长时间的产品都出现质量问题了。如果A大大过量的反应,就相对好很多了。另外反应釜一定要做自动化的温控系统,对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需要按照要求设计紧急切断,紧急冷却,紧急卸放系统或者SIS系统。
风险在于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安全方面的风险,在于各种失控,需要严格的做一个HAZOP,分析出风险点,要充分考虑所有仪表阀门的失控失效问题。质量风险在于,当控制参数发生微小的偏差的时候,所有的仪表和工人都看不出来,但是会影响质量。所以需要系统的思考所有的仪表发生偏差(正常范围内的偏差、时间用久了之后的偏差)对工艺的影响,是否需要做冗余的二次保障系统等。
欢迎关注药融圈官网
看这里:www.pharnex.com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直接进入
加入药融圈可享受的服务有:
夜听专题分享:实战企业家亲身分享创业经验
获取优质人脉:结识顶级技术大牛及创业者
信息获取:实时在线解决行业难题
解决金融需求:供应链金融和股权投融资
优质商机获取:项目合作及企业投融资需求发布
参加高端活动:不定期举办线下活动,考察团及盛大年会
药融圈基金:优先被投资,孵化上市企业